东北网12月9日讯东北的农村,气温一来到零下,除了杀猪宰鹅包黏豆包,在林口县奎山镇太平村,一项重要的活动也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做粉条!
凌晨一点多钟,太平村的林涛就悄悄起床了,因为家里距离厂子特别近,所以不用像其他工友那样拎着饭盒去上班,从凌晨两点忙到九、十点钟,再回家吃饭也不耽误啥,省得惊动家里人……早些年,本来地就不多的林涛也是种大田,后来村里的粉条产业兴起后,他就种了出粉率极高的马铃薯,品相好的卖给果菜批发商,品相差一点儿的,全部由村里的孙记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回收,一垧地多了不少收入。“这还不算什么,合作社有淀粉生产线和粉条厂,忙活完地里的事儿,就先到淀粉厂打工,入冬之后能做粉条了,再到粉条厂打工,一年四季不闲着,不闲着就有收入,还不用背井离乡。”除了收入靠谱,“离家近”是林涛最看重的,村里的产业发展壮大,自己“挣外快”也“手到擒来”。
林涛上工的时间,直接“暴露”了奎山粉条的“核心科技”——冻!据林口县奎山孙记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业刚介绍说,奎山粉条的口感独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用“冻干”的传统工艺,所以,每年的12月左右才开始生产,“气温不够低,冻出来的粉条也不透亮”!
外面冰天雪地,制粉车间里却蒸汽氤氲,拌粉、漏粉、煮粉、冷却、晾挂……各个工序有条不紊,且基本都是纯手工完成,“这么多年,不管订单量多大,我们的粉条一直坚持手工工艺的特点。”孙业刚介绍说,近年来,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生产,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在延续奎山百年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粉条的基础上,经过创新改进,打造了“奎山粉条”这个地方特色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带动了农户增收和贫困户脱贫。
据介绍,截至今年,林口县种植马铃薯8万亩,每亩净收益在元左右,总产值在1.25亿元左右,同时依托古城佐康食品、奎山太平孙记、奎山恒福等一批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全县马铃薯、粉条、粉丝等农产品产值预计可突破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