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素有“森林之口”的美称,却因种种原因,曾一度陷入“小老穷”局的困境。
如今再看眼前这座现代化小城,百亩花田、千亩葡萄园、万亩刺五加培育基地、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省级文明城市……一个个硕果,仿佛一瞬间,便挂满了枝头,让人很难想象到它过去窘迫的模样。
疑问不禁由此而生,是什么让林口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创新思想,激发动力“改变林口现状,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年,林口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确立了奋斗目标。
分解目标,细化目标,他们首先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入手:改善居住条件,升级改造道路,迁建供热站、新建文体中心,调增职工工资……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表明了领导干部的态度和决心,赢得了职工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细心的人会发现,林口局的马路转弯都是圆角,这是建设部门担心直角路沿石伤人,特意如此施工。为民之心,细致如斯。
上行下效,引发了连锁反应。领导力,创新力,执行力……汇聚成推动发展的强劲动力。
思想变,方法现。在林口,干部职工都想创业。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林口局确定了“一场一品、一场多品”的发展思路,16个林场,有种植北药的,有养殖黑猪的,有加工鸵鸟蛋的,有制作花瓣皂的……
“春有鲜花烂漫,夏有垂钓休闲,秋有紫藤飞瀑,冬有美酒飘香。”立足地理位置及果树管理经验等优势,胜利经营所打造了亩山葡萄种植基地。林口局将这一产业链延伸,就地建厂,注册“绿都林韵”品牌,研发了原汁、干红、利口、桃红四大系列产品,年生产葡萄酒近吨。
“山葡萄种植给老百姓带来效益,也给经营所带来了变化,新修了道路,新建了房屋。”年逾五旬的胜利经营所主任任凤石感慨道,“接下来,我们想修栈道,想发展旅游,想……”
思想不停,脚步不止。
创新思想,凝聚合力动力促进变化,变化又转化为动力。最初的那个目标,已然成为全局人的共同目标。
在林口,最大的感受就是“合”字。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众人划桨开大船。
3天,完成局址沥青道路铺设;7天,完成局址亮化路灯调试;15天,建成百亩花田;20天,建成人工湖荷花池;25天,建成文化浮雕墙;30天,完成局址绿化;40天,建成电商平台……
四面环山的曙光经营所,现有人口人。两年前,两位80后干部搭起了班子,就地取材,借力建设。铺设沥青路,改造自来水,建公共浴池,建基站居民免费上网……林业局投资万,他们硬是干了万的活,经营所环境大变样,百姓幸福指数“噌噌”攀升。
他们立足资源优势,股份制建成“林海山农产品加工厂”,带领职工群众共同创业,开发刺五加、蒲公英茶饮等系列产品。四月份投产至今,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产品远销海外,销售额超过了30万元,多项产品申请了专利。他们还从保护资源的角度出发,建成了0亩刺五加培育基地。
经营所主任李刚说:“‘怎样让林区人活得有尊严’,‘怎样让百姓腰包鼓起来’,我们得干出个样来!”
创新思想,汇集智力“林区电商 造福一方”,林口局立志打造中国电商第一局。
在局址商业街拐角处,一座绿色建筑非常醒目,这里是电商产品展示、销售、配送中心。
步入电商体验馆,首先跃入眼中的是“创新谋发展开放办森工”十个大字。馆内有首家国企领导为职工产品代言板,西北楞石墨矿的样品,林区人创作的粮食贴画和手工艺品,水果、坚果、食用菌、葡萄酒等当地特产,还有余种国际知名的食品、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
林区学子欧阳士敏,外语专业毕业,接到电商平台急需人才的召唤,立刻回到家乡。进口商品上的汉语标签,都是她翻译的。据介绍,在这里工作的17名员工,平均年龄25岁。
云数据了解产品价格走势、产品流量、客户需求;网络直播形成微营销视频代言平台;数字化可溯追踪产品生产全过程;在森工各主要旅游景区发放配购券;开设“天保林口国际商品免税店”;实体销售覆盖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并向江浙、西南等地区延伸……通过科技营销、数字营销、过程营销、平台营销、产业链营销等手段,林口局彻底解决了林区产品销售局限性的问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发的“洼地”效应,汇集了全局人民的智慧,林口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宜居小城美如画,如今,县里人争相到林口局买房;花海绽放时节,慕名而来的游客川流不息。“地书舞台,想写就来”,在这散发着艺术气息的大地上,林口人用思想的力量执起巨笔,书写着幸福的生活,描绘着美好的明天。
图片提供:李虎生
编辑:关勇
审核:张芳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