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问答
近期,疫情的防控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疫情面前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编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问答》,以帮助公众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良好的应对方式,纠正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缓解过度的负性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更有效地应对当下的危机。
问1:疫情会给很多人带来些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呢?答:面对疫情,不少市民体验到紧张、恐惧、焦虑、愤怒、悲伤、无力、绝望等情绪;出现心跳加快、胃口变差、血压升高、出汗、腹泻、头痛、肌肉酸痛、疲乏或者入睡困难等身体不适;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如控制不住刷屏查看疫情信息、不睡觉、回避与家人交流、不戴口罩、冲动、攻击他人等;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怀疑自己被病毒感染或者生怕自己被传染等……这些都是人们进入应激状态的心理表现。
问2:为什么一般社会大众也会受到疫情的影响?答:根据灾难心理卫生理论,每一位见证灾难的人,心理上均会被灾难影响。虽然社会大众只是间接通过媒体接收到疫情的负面信息,如果大剂量地暴露在过于残酷的负面信息流下,容易不自觉地卷入其中,出现与受灾人员类似的悲伤恐惧情绪,感到失去控制感、意义感,丧失生活信心。特别是那些性格更偏敏感、更加善良柔软的人,更容易体会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产生悲伤、内疚、羞愧等感觉。“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机制,我们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可以改变结果。”
问3:为什么我会比别的人更紧张、焦虑和没有希望?答:面对突发的疫情事件,有些人容易紧张、焦虑、恐惧,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越是胆小敏感的人,预警系统启动得越早,付出苦恼的代价越大,但越安全;而那些表现越大胆、神经大条的人往往预警系统启动得晚,等发现出了问题时就已经很严重了。此外,人的本能是要去掌控局面,当看到每天的疫情数字在不断上升,发现自己完全掌控不了时,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人生无常、体验到无力和失控感。这些都是人们最普遍的情绪。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就能辨证地看待性格中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问4:出现负面情绪正常,是否有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