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ldquo活地图rdquo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鲍明华驻站记者刘夕营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林口重点国有林管理局西北楞经营所营林技术员张逢群,39年间和绿色结缘,与森林为伍,凭着一双“铁腿”,踏遍了经营所的山山水水,被这里的职工群众亲切的誉为深山里的“活地图”。

张逢群17岁那年就参加了工作,当别人纷纷外出打工赚钱时,他却固执地回到了林区,将自己的人生坐标牢牢定位在大山里,定位在造林育林上,开始了他播绿洒汗的圆梦之旅。

上班后,张逢群被分配到林场造林队工作,整地、植苗、抚育,密林中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汗水。两年后,凭着自己的务实肯干他被林场委以重任,成为了林场的营林技术员。营林调查设计表面看似乎是一项技术活,其实是一项“苦差事”,营林生产涉及的采伐、造林、育苗等,工作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为保质保量完成营造林生产任务,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督促落实。每到春季,为不影响造林进度,他就在林场造林蹲点工作两个多月,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偶尔有同事抱怨辛苦,他就风趣地说:“咱们住在山上,看着这么好的风景,呼吸着这么好的空气,市里人花钱都买不来呢!”时至今日,随便提起林场哪个造林区,他都能娓娓道来。

“这里的每一个沟沟岔岔,没有不装在他心里的;这里的每一棵造林苗,没有不凝结着他心血的!”在林口局西北楞经营所,提起张逢群,所有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就是我们林场的‘活地图’‘铁罗汉’!”

在张逢群的眼里,他所守护的这片森林,不仅是财富,是生态,更像是生命!

在最初走上工作岗位的几十年间,他参加过大面积采伐生产作业,现在每每回想,心中的阵痛就会不断加剧。他深知林子就是林区人的命根子,成片的林子若是消失,林区人就没活干,没饭吃,造成的生态效益损失更是难以估算,从那一刻起,一种强烈的情愫在他的心里升腾,他立志用汗水染绿大山,为家乡增添新绿。

造林育林短期内看不出结果,稍不认真就会出现“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的惨象。张逢群对造林育林怀有深深的责任感,林场造林开始后他每天都要到造林点跟踪检查,连续奋战几个月,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他抓住苗木是造林的基础这一关键,亲力亲为的选苗,一天下来腰累得直不起来,手上扎满了刺,而对所有的造林地块,他都要实地踏查,坚持跟踪指导造林、抚育各个环节。由于地形复杂,抚育面积大,低矮的地窨子就是工人宿舍,数九寒天,10余人挤在一铺炕上,后半夜常常冻醒;白天湿透的棉鞋,放在火墙上一夜都烤不干;清早去作业林班,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吃早饭,啃一个馒头,吃一袋咸菜都得挤时间,为了把营林技术员这一工作干好干实,张逢群不讲一点代价。一次跟班作业途中他的胃病发作,疼痛难忍,可到了作业区,他仍像往常一样毫不马虎地检查指导,一直靠药顶着上班,他坦率地说:“休息就要影响进度,我不能搞特殊!”他近乎于苛刻的努力有了回报,当工人们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色,都由衷敬佩他,说他是造林育林的“把家虎”。

39年的林场工作,磨砺了张逢群豁达坚毅的性格,“为了绿色,为了山里的人,我愿意在这里坚守一辈子。”说这些话时,张逢群自信中带着微笑,坚定而自豪。

编辑:关勇

审核:海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ouzx.com/lkxxw/115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