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在林口局色彩斑斓的五花山下,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成熟的庄稼随风摆动,摇曳出了波纹般的浪花;一台台重型收获机吞穗吐粒,绽放着丰收的的喜悦;人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收割着属于自己一年的劳动成果;这一幅幅动人的丰收画面,演奏出了一曲收获喜悦的欢歌。
唱响“转型戏”演奏惠民曲
“原来林业局推广的杂粮种植,虽然看着可行,但是总觉得还是种点苞米、黄豆啊心里踏实,要不就种点白瓜子什么收入高的东西。今年,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了几亩红小豆、饭豆,没想到最终让我得到实惠的,恰恰就是这些我没当回事的杂粮,我这老脑筋真是该换换了”!刚刚卖完杂粮,家住林业局湖水经营所的老张话语中颇有感悟。
“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动态,引导职工群众种植高效、增产、增收的农作物,保障职工群众收入增加,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林口林业局局长郑恩生说。
今年,林业局在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尽快适应国家调减玉米面积的新政策,及时推进了“三减”发展计划,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农业种植,引导职工群众适时增加杂粮、杂豆、大榛子等经济作物面积,并根据职工群众发展自营经济有顾虑怕风险这一情况,还及时制定扶持方案,采取了“引帮扶”措施,帮助职工群众规避风险,引领出了全局自营经济全面、快速、良性的发展之路。
“今年,我从林业局的小贷公司又贷款了10万块钱,准备扩大我家大榛子的种植面积,当初我就觉得林业局推广的大榛子有前景,现在市场上湿的能买到15块钱一斤,干的能卖到30到40块钱一斤,这哪是大榛子啊,这是金豆子啊”!说起自己栽植的大榛子,丁中正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唱响“生态戏”演奏富民曲
在积极推动种植业调整的同时,林业局还结合林区特有森林生态资源,在畜牧养殖上大做文章。为了打开养殖产业发展这条路,林业局强化政策扶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生态养殖业发展立项作为带动全局经济发展和职工增收新的增长点。通过实施养殖试点,动员、引导林区职工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经济等多种复合林区发展新模式,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养殖业发展潜力,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发展场地,并完善规划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我们这个养鹅场,一共养了多只鹅,当初选择养鹅这个项目,就是因为我们林业局政策好、资源好、环境好,外地的客商知道我的大鹅是在森林里养殖的,都远道来我这买,这不,不到一个星期,我的鹅场就卖出了多只大鹅。”每当人们问为什么她的大鹅卖得好时,褚波总是这样“解释”。
为了发展养殖业,帮助群众致富,林业局每年都会聘请省、市畜牧兽医专家及技术人员实地考察,从“改变职工群众传统养殖习惯、培训养殖技术能人、发展养殖专业大户”入手,每月举行一次养殖技术培训会,并将培训会“搬”到林家院落、田间地头和山上山下的养殖现场。
“以前我的养牛技术不行,长得慢,两年才出栏一回,成本高不划算。今年林业局专程安排我们到内蒙古学习生态肉牛养殖技术,并引进了肉牛的优质品种,今年一年的收入比往年翻了一倍还多,现在他们都已经改口叫我‘牛司令’了!”说起养牛的效益,赵德才笑得合不拢嘴。
在谈及做大做强养殖业时,林口林业局党委书记李久林说:“我们将继续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养殖户在保证绿色有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养殖规模,以点带面,将生态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辐射到千家万户,为全局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做出坚实的保障。”
唱响“服务戏”演奏暖心曲
林业局湖水经营所李庭占看着自己收完的庄稼告诉记者,他妻子是聋哑人,家里还有高龄老母,今年他家有6垧多庄稼难以收回,而且庄稼都已经倒伏在雪下,若雇工每人每天需要元以上,总计需花费5万元,而这些庄稼按市价卖只能收入4.5万元。他原本准备全部放弃这些“捂”在雪里的玉米,是林业局机关干部帮助他挽回了经济损失。
为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秋收工作,林口林业局以局领导包片、机关科室干部包区、林场党员包户的形式,组建了“助农服务队”,深入一线进行粮食抢收。服务队把无资金、无劳力、无车辆的“三无”家庭作为帮扶重点,每名服务队成员都与贫困职工、年老体弱职工群众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做好秋收工作。同时,为了提升职工群众秋收效率,林业局还组织宣传部、农牧局、科技局等部门组织成立了“科技宣传服务队”,积极开展秋收科技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服务,动员职工群众利用晴好天气时机抓紧开展秋收工作,并组成“农机检修服务小组”帮助职工群众协调联系周边地区大型收割机具,深入各地为职工群众义务检修农机具,确保秋收工作顺利完成。
来源
黑龙江日报
记者
孙克启马一梅赵辉
编辑
简驿鸥
制作
简驿鸥
审核
张旭光
更多“龙江森工”资讯
敬请以下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白殿风哪家医院好土方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