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林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龙来到三道通镇,调研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措施办法,林口县委把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做为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要突破口,按照“产业项目求突破、特色种植求效益、对接域外求发展”的思路,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目标、有思路、有办法。
一是土地确权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为保证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序开展,林口县采取一套实施方案、一名县领导包保、一个专项组推进、一份责任状的“四个一”模式,明确了加强“三资”监管、化解集体债务、规范土地管理、发展产业项目等7项具体措施,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多部门参与、多措并举的联动格局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力。目前,林口县个村全部建立了“三资”台账;个村完成了土地确权,其中个村完成了80%以上“账外地”和“五荒”土地纳入村集体资源管理并收费,全县累计确权出的账外地和“五荒”土地32万亩,纳入村集体资源并收费的17万亩,累计收费.7万元。
二是村带头人开拓拼搏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奎山镇太平村党总支以集体土地入股,参与奎山孙记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淀粉加工厂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每年获得分红15万元。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支持下,林口县打造的三道通镇黄芪产业带上,四道河子村集体种植亩黄芪,年底预计纯收入20万元以上。林口镇镇北村党支部书记杜英莲以机动地入股组织村民发展北药、奶香土豆、刺嫩芽、大叶芹等特色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龙爪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温秀芬不回避矛盾,敢于碰硬,收回曾被村民占用的30多垧机动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使村集体增收25万元。
三是集体经济产业点面开花、蓬勃发展。去年,林口县首先在古城镇开展了土地确权“账外地”发包试行工作,收益全部纳入村集体,收益超过80万元。古城镇今年又被市委组织部作为全市“账外地”发包试点,19个村全部推行了“账外地”发包。林口县建堂镇把发展豆角烘干项目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全力推进,全镇16个行政村利用村机动地以及租用村民农用地的方式,村集体共种植豆角亩,同时辐射带动村民种植77亩,合计亩。初步测算,建堂镇每个村都可以通过豆角烘干项目增收2万元以上。目前,林口县打造的柳树沙棘、龙爪红树莓等11条农业产业党建示范带,已涵盖16个村级党建示范点、辐射带动62个行政村,呈现出中心村党支部辐射带动的“党建+产业项目+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多种模式,为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夯实了基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