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一位出生在大山深处的“90后”青年,她勇挑重担,扛起起照料家庭中3名病残人的重担;她竭尽所能,寻访老一辈革命者的骨灰;她废寝忘食,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多年来,她无怨无悔,甘于奉献,胸怀一颗金子般的心,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当代优秀青年的高尚品质。
王倩近照
孝女勇挑重担
年,王倩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的一个小山村里。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弟弟出生时,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全家仅靠父亲卖毛竹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倩越来越懂事。她经常趁着弟弟熟睡时,和父亲一起上山砍柴、扛毛竹。“父亲不知道有多少次在泥洼的山路上跌倒,几十公斤重的毛竹砸在身上……很多次我想放弃学业,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我是这个家唯一的希望。”王倩眼含热泪地说道。年,王倩考上了安徽职业技术学校。年,王倩的父亲由于长期劳累病倒在床。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准备放弃治疗,可王倩坚决不同意:“就算借遍所有亲友,我也一定要送你去治病。”在社会爱心人士和媒体的帮助下,王倩父亲进行了手术,但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年7月,王倩大学毕业后在六安一家公司任职,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她租房子把家人都接到市里,年1月她申请到了公租房。年12月初,王倩的弟弟病重,昏迷不醒。王倩带着弟弟,一天之内从六安赶到合肥,医院。转院途中,正值下班高峰期,市区打不到车,她就背着弟弟步行一个多小时,医院。诊断之后,医生劝她放弃对弟弟的治疗,可她依医院的这栋楼到另一栋楼寻找专家,哪怕双脚磨出了血泡,她也没有放下肩膀上的弟弟。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弟弟在安徽医院接受治疗。
年7月,王倩在家中厨房忙碌
弟弟吃饭全靠人一勺一勺地喂
年2月,王倩的父亲被确诊为肾病综合症,必须住院治疗。那段时间里,医院和家之间,既要照顾住院的父亲,又要照看家中的母亲和弟弟。她说:“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家人。他们离不开我的照顾,我更离不开他们的陪伴。这是我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毛竹比较重,王倩扛起的时候十分吃力
誓做红色传人
王倩十四五岁时,有一次无意间打开了家里长时间锁着的抽屉,抽屉里有一封信,上面写着:叔叔、婶子你们好!我父亲于元月19日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2岁……这封来自黑龙江省林口县的信,是写给王倩爷爷王业丰的,写信人叫王荣军,信中提到的父亲是他的养父王业鸿。
王业鸿,安徽六安人,年出生。10岁时,在鄂豫皖苏区参加儿童团。12岁参加红军,13岁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开辟川陕根据地,在此期间曾任红三十军政治部团委书记。三过草地、雪山。长征胜利会师会宁后,编入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红西路军左支队。在新疆时,曾给陈云、邓发等人当过警卫员,后被邓发选派到苏联学习。年,王业鸿奉命回国时,在黑龙江被日本宪兵逮捕,在仙洞(林口县朱家镇)日本守备队关押7个多月。关押期间,遭受各种酷刑,坚贞不屈。后被黑龙江省林口县好心人付老太太保释。4个月后,前往哈尔滨接头地点等待,一年左右都没有人联络,与组织失去联系。直到年抗战胜利,王业鸿才与组织接上关系。年,王业鸿恢复政治名誉并享受17级干部待遇。
当年收到王业鸿去世消息时,因家境困难,一时凑不齐去黑龙江的路费,全家人只能将悲伤埋在心底。说到这些,父亲的眼里噙满泪水,心有愧疚地对王倩说:“你爷爷的骨灰,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我和你大伯都想完成你爷爷回归故里的心愿。”自此,王倩便把寻回爷爷骨灰的事放在了心上,但由于王倩要照顾家庭,一直没机会前往黑龙江。这几年,王倩经常在“朋友圈”发布一些关于爷爷的资料,希望能对寻回爷爷的骨灰有所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得知王倩的情况后,红军西路军研究工作委员会、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专业委员会及许多红军后代热心地帮她寻找线索。年2月,他们通过湖北“红研会”太阳寨研学基地平台等,几经周折,联系上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武部政委李学伟,找到了常到该部开展红色教育宣传的80岁作家于春芳。于春芳曾与王业鸿一同下放在林口县龙爪公社兴隆大队。于春芳说:“我和王老爷子下放在同一个村,平日里相处得很好。他去世后骨灰埋在当地烈士陵园,欢迎他的后辈前来寻访。”
王倩的寻访,终于有了着落。虽然因种种原因,这件事目前还没有提上日程,但王倩表示,做好自己身边的事,努力为社会贡献力量,这是目前她缅怀先辈最好的方式。
年8月17日,王倩(前右二)和金安区三里桥街道阳光社区的志愿者们在向小区居民宣传交通安全、疫情防控知识。
热心志愿服务
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因疫情歇工在家的王倩,自愿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从大年初三开始,她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登记,投身在防疫抗疫第一线。
每天早晨,王倩天不亮就起床,为家人备好一天的饭菜、把父亲一天的药量配好、为母亲和弟弟穿好衣服、帮他们洗漱、给他们喂饭,再把他们夜里尿湿的衣裤洗干净、晾晒上……等忙好这一切,她匆匆吃上几口早餐、穿上志愿者服装、戴上口罩,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志愿者的岗位上,开始了自己忙碌的志愿服务的一天。熟悉王倩的人都知道,她是“背负着3个病人做志愿”,社区书记周丽说:“王倩的家庭十分困难,但她心里充满了正能量,是位很优秀的年轻人。”
随着全国疫情逐渐向好,2月底,王倩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说,只要社会需要,她时时准备做一名“抱薪者”,温暖他人、服务社会。年4月4日,王倩注册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能够把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捐予有需要的人,既是生命的传递和延续,又能让需要的人重见生命的希望,何不为之呢?”王倩说。
年8月,六安首批国防志愿者队伍成立,王倩作为其中的一员,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倩说道:“因为我爷爷是一名老红军,为继承和发扬爷爷的红军精神,传递更多的红色力量,能成为一名国防志愿者,我非常荣幸。今后,我将继续做好国防事业的服务,奉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7月,河南郑州发生洪涝灾情,王倩和朋友一起为河南捐款捐物。阳光社区一位社区工作者说,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只要有时间,王倩就会到社区里面帮忙。今年8月,王倩又作为三里桥街道阳光社区志愿者再次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
当王倩在媒体上看到霍邱县十岁孝心医院照顾双目失明的奶奶的报道时,她深受感动,立即主动联系杨先顺小朋友,随后与合肥的爱心家庭于8月29日一起前去看望慰问,并为杨先顺小朋友提供帮助。
王倩和杨先顺小朋友的合影
家庭困难怀揣梦想,感恩社会奋力前行。王倩,这位年出生的小姑娘,用她看似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的事迹多次在人民网、新华社、安徽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王倩的朋友圈签名是这样写的:“因为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把伞。”王倩很爱笑,即使前一秒在回忆过去,伤心事爬上心头,下一秒她也会因想起周围人对她的关心而重新绽放笑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